时下,白酒业正处于消费疲软的尴尬阶段,于是关于酒业营销节点的观点十分流行,似乎行业很快就将进入新一轮的盘整之中,如日中天的酒业繁荣景象顿时烟消云散。
市场何时恢复,恢复到什么程度,高度白酒和低度白酒未来格局影响、名优酒前途几何,各种香型的市场前景如何等等问题,不管依据什么调研来预测与推理,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毕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纷繁复杂,而酒企品牌派系风格十分多元。
有相关人士断言饮酒文化的第四次消费节点时代已经到来,主体特征愈发明显,非主流的消费文化氛围逐渐酝酿成型,主体消费阶层开始出现倾斜和变化,对整个酒类行业的发展和未来已经开始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酒不成席,畅饮不限量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好客热情而被世人称道。不难发现,翻开历史长卷,关于酒品牌记载少之又少,可能我们记住的就只有那句曹操古诗里提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品牌了,华东一带可能还对女儿红品牌有些记忆印痕。
“客人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爱憎分明的人上演了诸多的以酒为媒的奇闻异事和历史典故,比如贵妃醉酒、鸿门宴、刘伶醉等经典故事,遗憾的是文字记载多年的、汗牛充栋的民族历史,竟然鲜有酒类品牌的记载和描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许在那个年代,能切上2斤牛肉、一盘花生米、再来壶好酒,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到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等革命人士能在打仗闲暇之余,整两盅酒也是很了,甚至到了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能有酒喝就很不错了,对菜都不敢过多期望和要求,何况是酒?
纯粮为上品,跟着感觉走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的过程中,物质开始丰富起来,酒类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有历史文化基础的酒类产品开始塑造品牌。电视报纸上开始出现酒类广告,广大消费者开始熟悉一些品牌名酒,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等逐渐登上酒类品牌排行榜。但这些历史名酒在改革开放初期即使贵为名酒,对老百姓来讲也不是十分感兴趣的事情。
在当时计划经济时代,各地都修建了很多中小型酒厂,几乎每个县城都有几家白酒厂,当地人平时喝惯了本地产的白酒,忠诚度自然比较夯实,对其他远道而来的名酒也就不那么向往了。
随着媒体的高速发展及酒企市场和品牌意识的苏醒,酒类广告开始在电视上频频露脸,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白酒企业开始打文化牌、导入CI等品牌建设,央视黄金时段的招标会上,标王常常是财大气粗的白酒企业。秦池、孔府宴等白酒品牌在那个年代如日中天,风行一时。于是人在酒类消费习惯上,出现了为本能的品牌消费意识。电视广告流行哪个品牌,消费者就青睐哪个品牌。
但细心的消费者还是会发现,这种跟着社会流行感觉走的背后,本地的强势品牌依旧生存能力很强,在酒水市场上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即使阶段性地被外来品牌抢占一段时间风头,但实力和口碑仍在,消费者的忠诚和青睐依旧坚挺和扎实。
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食用酒精技术开始在酒水酿造行业使用,秦池酒就是因为被媒体曝光从四川进原酒进行勾兑而濒临破产的。因为的白酒品牌的两大立足点除了文化底蕴之外,就是纯粮酿造工艺了,一旦被消费者知道是勾兑的,那就会被打入“冷宫”。即使是现在人们对勾兑字样还是充满畏惧的,它还是和假酒、劣质酒有着说不清的关联度。所以,人们在向朋友推荐品牌酒的时候,总是不会忘了加上一句:这酒不错,纯粮酿造的!
名酒显身价,细分有创新
从2000年开始,传统名酒逐渐走俏,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名酒开始进入国内各个区域市场的高端消费场所。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政务、商务和政商结合的应酬消费,针对这些高端消费者,白酒无疑扮演着提升氛围和话题引子的角色,而各个地域的客人都认可传统名酒,于是传统名酒有了用武之地,渐渐地在高端场所活跃的品牌,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2003年之后,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名酒开始名酒涨价的大潮,一直持续到2012年,长达十年之久。终端价几百元的酒硬是在短短几年间拉高到2000多元,直接剥夺了很多平民消费者的消费权利,毕竟每个阶层的消费潜力是相对有限的。于是,高端白酒成了政商界沟通感情的,也成了媒体曝光腐败的一个工具和媒介。
在政界和商界高端人士宠爱传统名优酒的同时,社会各个层面的消费者也对白酒品牌有了相对理性的消费观念。表现为不但要根据自身和消费人员的喜好选择香型和口感,还会根据品牌所诠释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
于是,有了水井坊的往事系列和舍得系列白酒等产品的火爆,品牌所诠释的价值观在消费者的内心精神层面得到了共鸣,因此产品被消费者所钟爱和消费。这就是产品细分,在品牌定位上进行深度细分,满足部分消费者对品牌价值和精神层面自我认同感的现实需求,在产品价值体现上满足品牌所有者的需求,两者相得益彰。
平和商务酒,健康新酒风
白酒第四阶段的主要特点是80后、90后开始步入成年阶段,社交商务应酬日渐增多。他们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在温暖的条件下成长,个性也较为自我和新潮,不流于世俗,敢于标新立异,自我意识常常主导于工作和社交生活当中。这个阶段分水岭不太好确定,属于过渡阶段,但受到国家政策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2012年的酒水市场消费特质表现得比较明显,而且大部分90后消费者开始工作,不妨以此为分界点来划分第四次消费节点时代。
这个消费特征得到了酒业高管的认同。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在近日的名酒峰会上道出了目前白酒遇到的消费断层危险!他称;目前白酒的主流消费人群是70后。80后、90后接触的更多是啤酒、洋酒、葡萄酒。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逐渐老去,白酒消费量逐渐减少,这是白酒的现实危机。
酒风受到社会风俗的影响,这个道理不言而喻。在社会交往中,务实渐成主流,喝出氛围来、喝出感情来,酒桌上好办事的时代逐渐被淡化,代之以务实精简的商务应酬,点到为止、酒品随意、多少随意的小酌饮酒,渐渐流行于社交场合。
商务饮酒受到社会实效、社交文化的浸润,变得平和、素雅和以沟通为主的新特质,以往的喝出氛围、激情劝酒的社交模式逐渐被边缘化,即使需要大量公关的商务社交,也被各种潜规则演绎得逐渐失去了酒场的霸气地位,在当前高节奏的现代工作压力下,慢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追求节奏和主旋律,于是生活中的饮酒开始变得柔和与淡定,宣泄压力也开始多样化。
在新的社会群体逐渐活跃于商务场合之后,饮酒逐渐变得功能越来越清晰,即商务化和生活化,商务场合以礼仪尊重和利益为基准,点到为止;生活中,以内心感觉和喜好为准,高兴就多喝点,喜好啤酒、洋酒或是葡萄酒就随意“点”。一切讲究自然平和,谁都没有压力。
近半年参加了大量的聚会,涉及商务沟通、朋友同学聚会、婚宴、同事相聚等,总结后发现,进入了新一轮的饮酒文化的变革,由过去有酒喝、喝好酒逐渐转化到健康酒、舒心酒的文化氛围上来,表现为酒种选择随意、饮酒多少随意。就连酒风一度让南方人畏惧的东北地区,饮酒之风都发生了的变化,劝酒、拼酒的现象非常之罕见了,贵客来了,礼节性地喝点酒,意犹未尽的还可以去KTV唱歌蹦迪,或者去烧烤店继续小酌。总之,饮酒之风自然随性,毫无勉强和做作之感。
对白酒来讲,让人担心的也许就是消费断层,担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繁衍,酒类品种的极大丰富,人们逐渐失去了对传统白酒的热衷和青睐。
60后开始热衷于养生了,70后也知道保健了,他们都清楚饮酒过量无益健康,倡导有节奏的工作节奏和饮酒方式,而大部分80后压根就不太热衷白酒,特别是高度白酒!如果说70后的酒风里有热忱,而80后压根就不喜欢劝酒,即使爱酒,也很有分寸。
酒类消费的随意时代真的来了!我们称之为“第四次节点”可能有点以点概面的论断,但这种潜移默化的转变是大家都能看到和感知得到的。如果有更多的研究机构进行有计划、科学缜密地消费者饮酒项目调研,也许我们能得到更为的数字支撑下的准确描述。